传统五金锁是由前面板、锁体、锁芯、后面板组成,智能锁开锁原理和传统锁一样,不同的是智能锁在传统五金锁的前后面板上加入了生物识别模组、电路控制芯片、通讯模块、AI算法等电子智能控制系统,从而实现智能锁的多种生物解锁、远程控制及接入各种智能终端设备,成为智能家庭必要的入口设备。

所以说依靠强大的电子智能控制,门锁才能真正走向智能化,为千家万户带来极致的便捷和科技体验。

TCL40余年深耕智能科技产品,目前在智能终端产品、半导体显示、新能源光伏等领域板块都做到了科技的领先。得益于TCL公司的强大科研和智造实力,TCL智能锁的电子智能控制在硬件、软件和算法取得全面突破,实现技术上的革新,为用户带来了极佳的产品体验。

在硬件层面,TCL智能锁使用行业创新的灵速芯片,采用分立的Cortex-M4与C0_Sub的双系统设计,支持多种高安全性的加密算法如RSA/AES/SM2/SM4等,通过商用密码芯片二级、银行卡检测中心PCI认证,具有极低功耗、高性能、多功能及高安全性的特点,为智能锁的流畅解锁和安全私密提供了超强的「大脑」支撑。

灵速芯片上还有AI模块,针对各个外设模组如人脸,指纹、指静脉,掌静脉,猫眼等的AI算法提供运行支持。

TCL智能锁在硬件外设模组的应用也具有领先优势。

1)在人脸识别模组上,TCL智能锁与行业头部方案商的卢深视联合的定制方案,采用亚毫米级的3D结构光人脸传感器,能投射数万个投射斑点,提升识别精确度,精准识别用户的五官位置和深度等特征信息,杜绝平面图像,甚至是仿真头套的破解 ,相比于行业其他双目红外模组,安全性提升13.25倍。

2)指纹模组采用瑞典进口FPC指纹传感器,该传感器可采集指纹特征点三维生物信息,支持360度的指纹信息采集,针对老人磨损指纹,小孩指纹浅,采集更多指纹特征信息,辅助信息比对,使识别更灵敏。

3)指静脉模组根据人体工程学,优化产品的模组使用结构,优化语音逻辑,提高人机交互体验。

值得一提的是,在智能锁的音像交互模组上,TCL凭借出色的专业屏显能力,成为大屏猫眼智能锁的领军品牌,根据奥维云网(AVC)数据显示,TCL大屏猫眼智能锁连续2年销量第一。

TCL通过对门锁上的可视屏幕精密调控,提升屏幕色彩表现、对比度及反应速度,让老人小孩通过门锁上的高清可视屏就能对门外情况一目了然。采用自有P2P音视频平台,支持主流H.265编解码技术,稳定可靠,保证视频通话的流畅性,依赖于强大的TCL鸿鹄云,实现音视频的长时存储。

TCL大屏猫眼智能锁稳定流畅的高清可视屏、双向视频通话、主动监控查看和门口逗留抓拍等功能体验,给用户带来真正看得见的安全感。

在软件应用层面上,TCL智能锁采用分层设计、分功能模块设计、多重容错处理、功能失效互救机制的软件代码框架,建立起一套高标准的软体评测体系——54项可靠性测试、1000+项功能测试、2000+测试用例标准,以保证智能锁在日常高频次的开启和应用中,有强大的稳定性及高性能表现。

作为TCL技术的研发保障,TCL鸿鹄实验室拥有前沿技术探索和应用落地的丰富经验,在全球有4个技术中心,大数据云平台和云平台团队超200人,AI算法专家超400人。截至今年5月,已累计处理IoT设备交互631亿次,拦截云端攻击52万次;服务覆盖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为TCL 80多个品类, 9亿多用户提供24小时安全守护。

依托集团强大的人才储备,TCL智能锁的算法能力在行业上也是首屈一指。在人脸识别算法上,基于行业头部厂家的算法进行深度优化,采用AI自进化人脸算法,大幅提升全家老少、化妆、戴眼镜及复杂光线场景的通过率,一次通过率>90%,相比行业普遍水平约为40%,提升1倍。

针对年龄增长及面部变化导致人脸识别不灵敏的痛点,采用AI特征自学习算法,在日常使用中,不断学习用户面部变化的特征点,不仅仅越用越安全,同时也越用越快。

针对老人磨损指纹、小孩指纹浅等指纹问题,指纹锁常常识别不了,识别体验并不友好。TCL智能锁的AI双校准指纹算法,采用指纹特征点匹配+图像匹配双验证方式,提升老人小孩指纹的解锁体验,相对于行业普遍的模组,老人小孩的识别率提升21.2%。

AI图像还原算法对于干手指及湿手指这类手指图像能还原高清晰度图像,使干湿手指识别率提升11.7%。

此外,TCL智能锁也对底层的控制算法进行了深度优化以提升用户体验。电机自适应算法可根据门的厚度、门缝大小及不同锁体优化开锁的响应速度、力矩、时长等参数,使智能锁可以适配99%以上门和锁体;能耗管理算法可以配合电源管理芯片,让各功能模块的能耗智能协同优化,将整机动态和静态能耗降至最低。

TCL是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智能科技产业集团,致力于为用户带来前瞻性的科技体验和智慧健康生活。从TCL正式进军智能锁行业开始,就一直以创新为动力,以用户为中心,经过多年的沉淀,凭借着强大的科研技术,TCL智能锁引领门锁行业真正走向了智能化,让科技服务于人。

免责声明: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自其它平台,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及立场。若有侵权或异议请联系我们处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