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可以说思必驰走过的这十年,便是人工智能从默默无闻到风生水起的十年,思必驰也是十年科技创业的一个缩影。那么作为创始人的高始兴,如何看待思必驰走过的这十年呢?期间又收获了什么?

打开思必驰的官网,映入眼帘的第一句话便是“思于剑桥,驰于中国”。2007年,在风景如画的剑桥大学,在商学院求学的高始兴与工程系的俞凯一见如故,关于创业一拍即合。2008年,由剑桥毕业生组成的核心团队归国创立了思必驰。彼时移动互联网的浪潮尚未兴起,AI应用更遥不可知,但思必驰的创始人笃信语音交互的力量,在人工智能领域上一耕耘便是十年。

可以说思必驰走过的这十年,便是人工智能从默默无闻到风生水起的十年,思必驰也是十年科技创业的一个缩影。那么作为创始人的高始兴,如何看待思必驰走过的这十年呢?期间又收获了什么?

SBC0731-1

源点:志同道合,聚焦AI

谈到创业之初的时光,高始兴觉得自己很幸运。一开始就明确了创业的方向、搭建了一个较为合理的团队。

“思必驰是一家技术公司,技术公司需要产业化,首先得有核心技术,特别是在人工智能这个大市场。我的伙伴俞凯是一个非常棒的科学家,负责技术;我当时在剑桥读商学院,有一些商业化的经验,主要负责运营。”

除了分工上的互补,高始兴认为更难得的是在创业这件事上的价值观,创始团队是统一的。那便是——技术驱动,产业导向。时至今日,高始兴都认为技术驱动是思必驰的核心气质。

时钟拨回2007年,彼时移动互联网方兴未艾,PC上已经有非常浅显的语音技术应用,超前的技术在当时却鲜有“用武之地”。人们对语音交互是否能真正成为下一代的入口,存在争议。但从那时开始,高始兴就笃信语音交互技术的未来,而且认定这个需求会越来越大。抱着这样的信念,高始兴与思必驰的研究团队在语音识别、人机对话领域一耕耘便是十年,用自身的行动和业务发展来证明自己的判断。

转型:从蒙着打到瞄着打

十年匆匆而逝,思必驰从原先名不见经传的草根公司,如今已成为人工智能领域的佼佼者之一。复盘创业历程,高始兴说思必驰完整经历了从“蒙着打”到“瞄着打”的过程,经过了很长的一段路。

一开始思必驰的团队主要是将语音技术应用于对外汉语业务,然而这并不是一个足够广阔的市场。

“在早期我们是拿着锤子找钉子,并没有找准方向。”高始兴介绍道。彼时的思必驰做了第一个较大的战略转型,将产品应用场景从对外汉语转向了国内英语市场,在一个更大的市场里实现了业务的较大进展。

更大的变化发生在2011年,这一年智能手机的出货量超过了传统的功能机,苹果也在当年发布了Siri。高始兴敏锐意识到语音技术的春天不远了,并且判断人机语音交互在移动互联网上会有更大的市场。由此,思必驰开始着手第二个战略转型——从英语教育市场转到智能终端,从移动互联网转向物联网。思必驰逐步把人力、精力及资本都专注到了智能硬件领域,并将口语教育业务剥离,成立子公司——驰声科技,后被网龙全资收购。

后来的事实证明,这两个转向的时间节点踩得很精准。

高始兴总结道,“当时能够踩对节点,一是由于我们对行业有敏锐度了,相对比较有洞见。我们预见到了语音交互在移动端和物联网一定会有大市场。二是对所做的事情非常有决心,尽管当时还不能很好地确定到底要落地到什么产品,这个行业什么时候能够爆发。”

风口涌动的行业,愈发成熟的技术,再加上默契的团队配合,熬过漫长寒冬的思必驰开始迎来春天,成为资本追逐的对象。

2016年初,思必驰宣布完成由阿里巴巴领投的2亿元人民币B轮融资,继续加快市场拓展和海外布局。2016年9月,思必驰时隔半年又拿到新一轮巨额融资。2018年6月,思必驰宣布获得D轮5亿元人民币融资,由元禾控股、中民投资本领投,深创投、富士康、联发科跟投。新增的投资人中除了知名的财务投资机构,也加入了许多产业资本。拿下新一轮融资的高始兴表示,接下来将主要围绕技术创新、产品与人才三方面进行重点布局。

专注:从AI+到+AI

思必驰取得的耀眼成绩,离不开其自身语音技术的多年沉淀和全国乃至全球范围的技术领先。

它是世界人机对话挑战赛的冠军;在国际评测中,思必驰的错误率是7.09%,超越了10%的国际水平;另外,在高盛“全球人工智能生态报告”中,国内只有两家公司入围高盛名单“全球最具竞争力的人工智能公司”,其中之一就是思必驰。

随着行业的爆发,人工智能被人们寄予了厚望,而行业的竞争也愈发激烈。在一个空前热门的赛道里,思必驰既面对着百度、阿里和腾讯等巨头的深入布局,也面临着与科大讯飞等老牌公司的短兵相接。高始兴认为思必驰的核心优势,一是技术的创新,二是对业务的专注。

“思必驰是技术驱动的企业,我们团队在自然语音交互技术上,已经沉淀了一二十年,在最近的几年,在国际的多次测评、人机对话等比赛中思必驰都是全球冠军。而且人工智能这个产业方兴未艾,未来十年、二十年,甚至更远的未来,一定也是技术驱动,在这方面思必驰还是很有优势。”高始兴介绍。

“第二个是要保持专注,因为有限的资源放在一个大的赛道上,你专注了以后,会跑得更快,会形成一个循环。比如说思必驰的自然语言交互技术,通过我们的平台方案系统落地到智能终端上去。智能终端的用户,无论在家里通过音箱或电视,在车里通过智能汽车,走在路上通过智能耳机,这些人机交互的数据上传到云端,我们就可以去做训练,再加速提升技术,促进技术能力的循环,同时也会形成生态的循环。这个专注是我们跟其他公司不太一样的,能让思必驰跑得更快。”

而在未来,高始兴希望思必驰能够做到赋能万物

“在人工智能和物联网时代,希望能通过我们的产品服务帮助用户连接智能终端,让它成为用户身边的智能助理和智能秘书。第二个是帮助企业打理万事,同样把我们这个智能助理安到每个企业里面去,让内部的员工或外部的用户都可以随时随地查询和了解企业的相关信息。赋能万物,然后帮助用户赋能,帮助企业连接万物,打理万事。”

要实现这一愿景,离不开强大的科研技术基础,为此思必驰搭建起了物联网行业中屈指可数的技术团队。思必驰目前有员工500余名,其中近一半是做底层语音技术的。同时思必驰还实行产学研一体化,与上海交通大学成立智能人机交互联合实验室,主要从事前沿和底层的技术研究,并推动相关技术成果的转化;携手苏州市政府成立了上海交大-苏州人工智能研究院,定位于人工智能产业综合服务平台,促进国内外学术沟通、技术进步及产业升级。

而在自身的业务之外,思必驰也成立了自己的产业基金,通过投资产业链上下游的创业公司,将思必驰的技术力、方案力、平台力赋能更多行业。高始兴相信在一些垂直行业,如教育、医疗等行业场景都存在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这一系列的布局的背后,最根本的,还是源于思必驰对人工智能行业的长期看好。高始兴认为目前人工智能行业一个最明显的趋势是从“AI+”到“+AI”。

“从前我们拿着锤子找钉子,拼命找客户,让客户把人工智能技术用上去,客户都是半推半就,而且场景有限。现在各行各业都主动去拥抱AI,不仅是智能硬件行业,几乎所有的智能终端都想加上云服务,同时很多垂直行业如教育和医疗,加图象和加语音,也都成为了一种趋势。因为现在这个行业的竞争,价值的提升也到了下一个阶段。

SBC0731-2

成长:创业是一种生活方式

作为剑桥大学毕业的“天之骄子”,高始兴其实有很多看起来更轻松的工作机会,他却选择了创业这一条看起来最难的路。在最困难的时候,思必驰的创始团队曾经三次抵押了房子。

在他看来,选择创业就是选择了一种生活方式,创业者也应该具备一颗常人不具备的“大心脏”。

“一旦选择了创业,你不能矫情,不能怨气尤人,不能抱怨,这是你应该承受的,否则你就别创业。创业者都应该具备“大心脏”,应该是一切责任的承担者,抱怨市场,抱怨竞争对手,抱怨合作伙伴,抱怨下属都没有用。这个大心脏包括你必须有创业的决心,包括你在创业路上必须有一个非常强的学习能力,还有一个很高的格局,很大的胸怀,无论是容人还是容事,这都是应该具备的。

经历了创业的早期、探索期、转型期,在创业和不断作出决策的过程中,高始兴也收获了宝贵的成长。“我觉得创业以来自己最大的改变有三个。第一个是越来越意识到团队的力量,特别是在这样一个时代,团队对于一个技术驱动的企业至关重要;第二个是对大方向的敏锐度相对更好;第三,是增强了对企业管理的节奏感和平衡感。”

虽然身处人工智能这样一个热门创业赛道,高始兴却并不担心“资本寒冬”一说。他认为,每一个大的时代来临的时候,都是通过一个暴风过去以后,再激起几个大浪,就像互联网,也是经过了冬天和春天,才探索出最后的商业模式。尽管最近创投整体环境趋冷,但这肯定不是AI的冬天,而是春天。而一个AI公司,要想保持住资深的优势,最根本的路径依然是,保持技术驱动力。

下一个十年,人工智能将怎样“赋能万物”?人工智能全面开花的是时代又是怎样的场景?我们还无从所知。

高始兴对下一个十年的期许却非常简单朴实,“希望思必驰的团队,不管是五年,十年,还是几十年,能够一直走下去。”

免责声明: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自其它平台,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及立场。若有侵权或异议请联系我们处理。

相关推荐